|
三维复杂槽型铣刀片铣削温度试验研究 |
来源:信息中心 时间:2009-2-1 10:24:40 |
|
|
摘要:基于人工热电偶法及自行设计的转轴信号变送器,建立了铣削温度试验系统;通过时刻转换、周期转换、热电偶冷端温度补偿、温度转换和曲线拟合等数据处理手段,得到了不同槽型铣刀片各个测温点的温度以及前刀面刀—屑接触区的平均温度与时间之间的试验方程式;编制了实验数据处理应用软件。试验结果证明:测试系统性能良好;并且波形刃铣刀片切削性能优于平前刀面铣刀片。研究成果为受热密度函数与温度场数学模型的建立打下基础。
1 引言
粘结破损在刀具的破损中占有重要的比例。特别是在重型、断续切削耐热钢及高温合金时,刀具的粘结破损更为严重。本文主要以3Cr-1Mo- 1/4V耐热钢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这是一种较新研制的大型化工容器壳体材料。3Cr-1Mo-1/4V钢的切削加工比不锈钢加工还要困难,在加工时刀—屑间的粘结十分严重。前刀面刀—屑接触区内最高温度及温度场是确定刀具是否产生粘结的主要依据,铣削温度对于研究粘接破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测量铣削温度、研究温度场及表面受热密度函数,可为研究铣刀片的粘接破损机理及槽型优化技术提供重要的数据和理论依据。
本文从试验出发,研究铣削3Cr-1Mo-1/4V钢过程中铣削温度的瞬时变化规律;还分别对平前刀面铣刀片和波形刃铣刀片进行了铣削温度对比试验研究。
2 铣削温度测量系统
为研究不同槽型铣刀片受热密度函数及温度场数学模型,采用人工热电偶法来测量刀—屑接触面的铣削温度。
人工热电偶法的基本原理是热电偶的热端焊接在刀片预定要测量温度的位置上,通过信号传输系统和动态数据采集系统,就可以测得焊接点上的温度变化。铣床和铣刀运动属于旋转系统,传统的方法是在信号采集线路中引入集流环,实现旋转系统的信息采集和传输,但要准确地测出切削区的瞬态温度值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为人工热电偶的电讯号极其微弱,集流环在进行讯号的传输过程中,噪声引起的误差可能使测量值失真,且集流坏的固定也不方便。为此,本试验设计开发了旋转系统信号处理和传输部件—转轴信号变送器(已获实用新型专利)。切削时,转轴信号变送器随主轴一起旋转,其输入端与热电偶的两极相连,输出端与电刷接触。该变送器具有体积小、易拆装、便于操作的优点,不仅具有传统集流环的使用性能,而且抗干扰能力强。铣削温度测量系统如220mm×190mm×120mm;材料:3Cr-1Mo-1/4V钢;使用规格为16mm×16mm 的方形可转位铣刀片,分别为传统的平前刀面铣刀片和哈尔滨理工大学自行开发的波形刃铣刀片,其几何参数和材质见表1。
本试验在X5030A 型立式升降台铣床上进行,面铣刀直径为160mm。
表1 刀片几何参数和材质
刀片种类 |
前角 |
后角 |
刃倾角 |
牌号 |
波形刃铣刀片 |
8° |
7° |
+15°~-15° |
YT535 |
平前刀面铣刀片 |
0° |
7° |
0° |
YT540 | 表2 试验切削参数
| | |